当前位置: 资讯 >> 石化 >> 市场行情 >> 正文
经济每况愈下陷入衰退 油价继续年终寻底之旅
2008-12-8 12:29:20 来源:北京中期
关键词:汽油 燃料油 燃油税 
   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或将和征收燃油税一同出台。
 
  据最新消息显示,热议14年之后,燃油税很可能在明年1月1日面世。开征燃油税、取消养路费等收费后,油价将在现有成品油零售价格基础上每升降低1元,每升征收燃油税1.5元,两者相抵,每升提高 0.5元。但取消的收费不包括路桥费。早在 1994 年,有关部门就提出开征燃油税设想。但14 年来,不是“油价太高”,就是利益攸关方“未达成共识”,此项改革迟迟不能落地。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消费和保有量迅速增加,石油需求不断增长,费改税呼声再起。特别是目前,汽车耗油已约占我国石油消费量的 1/3,一些大城市的最大空气污染源已由煤烟转为机动车尾气,加之《亚博体育》颁布后,尽快出台限制燃油需求的税收政策,已成为贯彻执行节能法、实施节能降耗的核心措施之一。
 
  目前,各方对于当前燃油税出台草案仍存异议。国务院对本次燃油税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公平、规范、节约、减负”。我们暂且不论是否应该先降油价再收税,亦或者燃油税的税率目前应该定在多少。我们只讨论在目前的框架下如若燃油税实施,对于当前市场的影响。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短期利多,长期利空。我们已经看到了燃油税消息一出,各地又出现了囤油现象。因为一旦开征,我们买油将会花费更多的成本。所以短期需求的提高对于市场来说试利多的。
 
  但在燃油税政策实施之后,我们看到,目前的政策是不取消路桥费和车船税。而所谓的下调油价幅度也并未和国际接轨。所以对于广大需求方来说,显然相比之前负担是加重了。关于这一点,发改委研究员也发出了开征燃油税,不取消路桥费不合理的评论。开征燃油税不取消过路、过桥费,也不利于在更大程度上改善与促进民生。实际上更是一种利益妥协的结果。如果没有公众及其代表的介入与参与,公众代表不能平等参与到有关燃油税方案设计的博弈当中来,改革方案的制定与设计就难免会沦为部门利益之间的讨价还价,公众利益就难免要因为顾及部门利益而付出代价。所以,如若执行目前标准的话,对于需求将会形成较为明显的抑制,从而利空市场。
 
   沪燃油期货、现货差价分析。
 
  从沪燃油期价与黄埔现货差价情况来看,11月沪燃油期货主力合约与黄埔现货差价快速收敛于之前的正常水平范围。从10月份的-900元左右缩小至-200元左右。月内原油价格继续下跌,但跌幅减缓。这和国内沪燃油期货走势基本相同,但现货市场在到货量大,且国内需求疲弱之至的打击下,连续补跌,从而使期现差价快速缩窄。这和我们上个月的判断基本一致。不过在目前的差价水平下,很难说对于沪燃油期价的影响是利多还是利空,目前影响较为中性。
 
  图十三:

沪燃油与黄埔现货差价走势图。(资料来源:北京中期)

  三、后市展望
 
  11月份,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不断加深,原油需求不断下调,价格继续走低。而中国经济亦受到冲击,中石油近日表示,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大幅放缓,而随着全球经济动荡的影响日益显现,石油库存正处于明显上升中。导致石油与石油化工产品价格大跌,石油生产销售也出现下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月内新加坡燃料油市场到货量大,库存也不断升高,打压了燃料油价格。不过进入12月份,预计到货量将有明显下滑,也许在市场价格下行的过程中会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但国内燃料油市场疲弱的程度更甚,对于工业用户来讲,下游需求萎靡,产品销售不畅,对于燃油需求仍旧每况愈下。随着时间临近年末,终端需求可能会降低,因许多工厂已经提前放假,即便油价再跌,需求也很难有效提震。加上今年广东产业结构调整和金融危机的洗礼,市场需求疲软程度相比往年更甚。
 
  政策方面,国内成品油价的下调或将与燃油税一同实施。就目前的计划实施政策来看,对于市场呈现短期利好,中长期利空的影响。而沪燃油期货与黄埔现货的差价也从前期-900元大幅缩减至-200元的正常范围之内,可以说这一因素在短期内对期价影响中性。鉴于后市对中国经济将遭受更大冲击和对原油市场的整体判断,预计燃料油期价亦很难在短期内找到走强的支点,后期走势料仍以振荡寻底为主,但下跌速度或将继续放缓。下方2005年初2000元附近的该合约历史低点会有较强支撑,但价格经过振荡盘整后若经济形势更加严峻,则随原油继续下破的可能也比较大。就目前0903主力合约来说,下方支撑位分别在在2100元和2000元;上方阻力位在2350元和2500元附近。
 
  图十四:沪燃油连续价格走势图(周线)

沪燃油连续价格走势图。(资料来源:北京中期)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
更多>>精彩专题
更多>>科教新闻
更多>>论坛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