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北京巴奥公司成立 将发展新型生物乙醇燃料产业
2007-11-20       搜狐
    

  随着原油价格的高涨,以及全球环境压力的加大,可再生能源成为各国关注和发展的主要对象。在诸多传统的可再生能源中,掺入10%燃料乙醇的乙醇汽油是中国能源替代战略的重点,也是中国当前发展最成熟的替代能源,市场空间巨大。11月18日,首家中韩合资生产新型生物乙醇燃料的公司——北京巴奥燃料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巴奥”)在京成立,同时,该公司组织召开的“展望新能源、新产业、新发展前景”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题研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与会专家与企业界人士共同探讨了新型生物能源在中国的发展问题。

  据悉,2007年9月韩国来比来产业发展公司(LBL networks,以下简称“韩国来比来”)与北京理想空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设立合资企业 “北京巴奥”。韩国来比来公司作为新型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开拓者,未来将以北京巴奥作为核心在中国发展以优良木薯等生物质资源为原料的革命性新型生物乙醇燃料,促进中国新型生物乙醇燃料的发展。北京巴奥的成立拉开了巴奥(PALCO)新型生物乙醇燃料产业化发展战略的序幕。

  “北京巴奥公司将始终致力于成为世界领先的新型可再生能源企业,将会使用革命性的技术,最经济的方法提供清洁、高效的创新型车用燃料,并且积极推进中国新型生物乙醇燃料的产业化进程。” 北京巴奥燃料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世喆在研讨会上对新型生物乙醇燃料新能源在中国的产业化发展充满了信心。

  根据长产业链、高附加值、综合利用的发展原则,巴奥公司未来将在中国率先建成深加工的产业链,即:酒精生产、饲料生产、养殖、粪肥无公害化处理(沼气发酵)和种植的生态链和产业链,带动农业生态和农村经济良性循环。该产业发展能够实现“拉动农业、保护环境和替代能源”的战略目标,并对我国替代能源产业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目前中国推广使用生物乙醇混合燃料已达10个省份,当前大多使用的生物乙醇混合比例是10%,北京巴奥希望通过其所拥有的高新技术和作物新品种,提高燃料乙醇使用比率,扩大并提高生物乙醇混合燃料的使用范围和比例。从而为解决石油紧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以及增加农民收入、活跃地方经济做出贡献。

  在谈及该产业的重要性时,吴世喆说,中国2010年所需的乙醇生产量将达到600万吨,所需的乙醇原料用木薯大约为3900万吨。现在中国生产的木薯量大约到1330万吨,只能满足总需求量的34%。

  为满足原料需求,木薯等能源作物的开发和扩大生产势在必行,这样的产业化发展可以通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国家能源自立。吴世喆表示,北京巴奥计划以北京为核心向全世界辐射,致力于成为世界新型生物乙醇燃料产业的领导者。

  据了解,该产业发展阶段包括资源培育、生产流通和高比例试点等系统开发。为实现发展目标,确保原料供应,北京巴奥计划在中国木薯适宜种植地区,引进该优良品种,利用当地闲置的山丘、坡地,规模、规范地发展木薯等能源作物生产基地,并就此事宜分别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兴业县人民政府和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签订合作意向书。同时,并就生物乙醇及生物乙醇燃料生产及销售等事宜,与青岛中鲁信工贸有限公司及山东童海港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签订了合作意向。而且,还希望通过与国家燃油销售企业或乙醇燃料定点生产企业合作混配巴奥(PALCO)燃料成品,建立标准,逐步形成生产流通体系。

(责任编辑:蓝剑)
查看评论】【 】【打印【亚博体育】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
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发表 对“ 北京巴奥公司成立 将发展新型生物乙醇燃料产业 ”的评论. 标 * 号的为必填项目
姓名: * 电子信箱:
请您注意: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
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任何评论,管理人员都有权保
留或删除其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发表的任何评论,本网
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
接受上述条款
评论内容: *
  推荐专场
通用塑料 工程塑料
塑料助剂 塑料机械
塑料制品 天然橡胶
合成橡胶 橡胶助剂
热塑性弹性体 炭黑
骨架材料 橡胶机械
橡胶制品 天然纤维
人造纤维 合成纤维
特种纤维 纤维助剂
纤维成型加工设备 纤维制品
复合材料制品 原材料类
涂料类 油墨类
胶粘剂类 设备类
建筑材料 医用材料
信息材料 分离材料
特殊用途材料 通用分析仪器
物性测试仪器
化学试剂 化工设备
无机化工原料 有机化工原料
合作网站: 中国塑料技术网            中国流变网            中国化学仪器网             化学化工论坛